摘要:新能源汽车市场进一步扩大,市场前景广阔,而新能源汽车最重要的是电池的质量问题,动力电池市场未来可期。《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的发布更是助力新能源汽车发展。
图片来源:网络
经济高速发展的代价是资源快速消耗,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石油消耗加速,全球范围内的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突出,针对这些问题,世界各国都积极探索新能源的使用,新能源汽车应运而生。
2018年12月18日下午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宣布的《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自2019年1月10日起施行,再次强调汽车产业的电动化、智能化为发展重点,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节能汽车,严控燃油车等汽车产业发展方向,早在2016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发布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6年本)的通知》中也有显示规定原则上不再核准新建传统燃油生产企业。可以看出新能源车将是我国未来汽车主力产品,政策的扶持将进一步为新能源发展提供助力。
图片来源:网络
《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中定性燃油车与纯电动车:
传统燃油车、普通混合动力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列为燃油汽车
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属于纯电动汽车
根据资料显示,我国新能源车自2009年起步推广,2012年前推广应用1.7万辆,至2015-2017年连续三年产销量跃升至世界第一,国内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超过160万辆,大约占全球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50%。到国内经济遇冷的2018年,更是逆向增长,在车市整体萧条下创历史新高,1月-11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99.44万辆,同比增长61.61%。处于产业链中游的电池产业在新能源车产业的带动下,同样保持快速增长,但价格受上游原材料影响有所回落。
图片来源:网络
就我国目前而言,电动汽车频发的起火事件明显看出,受技术限制和外部环境的刺激,电池产品多样但质量参差不齐、水平不高,究其原因大致为三点:①多变的政策补贴影响下,前期为获取补贴,企业盲目扩张,对动力电池开发周期进一步缩短,对电池的质量和安全不能保障。后期补贴退坡动,企业为缓解压力,对成本进行控制,降低材料成本,埋下安全隐患;②为追求续航里程,增加动力电池能量密度,在技术没有突破的当下,电池的热失控温度和安全性下降也将成为必然。
电池质量和充电安全管理技术水平,影响整个电动机车产业的安全使用情况,而多发的事故让人担忧,仅2018年,新能源汽车起火事件40余起,市场监管总局调查缺陷产品10起,火灾事故现场调查5次,督促相关企业召回5次,涉及5个企业24个车型,共计3.56万缺陷车辆。
电池作为电动机车的关键所在,其质量问题值得企业反思。《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的发布提高了投资项目的准入标准,简政放权,取消汽车投资项目核准事项,全面改为地方备案管理,其中整车类投资项目由省级发展改革部门备案。新能源相关规定的修正可以有力的推动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质量稳健发展。
图片来源:网络
《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取消了《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相中对于动力电池电能的要求“能量型车用动力电池单体比能量应不低于300Wh/kg,系统比能量应不低于220Wh/kg”,说明对于当前电池安全健康发展已经有了明确的安全认识。
中国动力电池配套企业自2015-2017年三年间已有近1/3的企业被淘汰,但对于新能源汽车尤其是动力电池的安全认识仍需不断深化,电池的安全发展将影响新能源汽车的成败,动力电力的基础原材料和技术本身与电动汽车的发展速度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在日趋成熟的市场竞争中,技术落后的企业或将被兼并重组或选择退出。
此内容为【科创家】原创,欢迎转发。但未经【科创家】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摘编、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科创家】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