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研究了120名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5个习惯让他们受益终身

文章摘要

第一笔财富往往最难获取。 世界上那些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究竟靠什么创造了巨额财富?为了找到答案,普华永道成立了一支研究团队。他们在福布斯全球亿万富翁排行榜中筛选了120名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进行深入调查,以期发现他们的共同点。结果可能出乎你的意料。

第一笔财富往往最难获取。


世界上那些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究竟靠什么创造了巨额财富?为了找到答案,普华永道成立了一支研究团队。他们在福布斯全球亿万富翁排行榜中筛选了120名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进行深入调查,以期发现他们的共同点。结果可能出乎你的意料。


这些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并非独来独往、爱冒风险,也不是突发奇想、一夜暴富;他们重视团队合作,能管理风险和回报,想象力丰富又擅长执行;他们的职业生涯并非一举成功,而是像过山车一样“九死一生”。


所谓“白手起家”,是因为我们选择关注那些在相对透明和公平竞争的市场中经营的亿万富翁,排除掉那些从父母、配偶或其他家庭成员处继承财富的人,排除掉因缺乏监管透明度而无法公平竞争的市场中经营的亿万富翁。


其中包括比尔·盖茨、史蒂夫·乔布斯、马云、红牛创始人迪特里希·梅特舒兹、优衣库老板柳井正、星巴克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耐克的比尔·鲍尔曼、石油巨头T.布恩·皮肯斯等等。


01  关于亿万富翁的6个误解


随着数据收集和采访的推进,我们明显发现,很多受到吹捧的有关亿万富翁的老生常谈根本就是误会。


误解一:成名要趁早


科技时代出现了很多少年得志的天才,从而给世人这样一种感觉:大多数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很早就冲上了财富榜。


的确有很多人在年轻时就创办了自己的首个公司,并赚到了首笔亿万财富,像比尔· 盖茨、迈克尔· 戴尔和马克· 扎克伯格,但我们研究的对象中,绝大部分人,年过四十才赚到亿万财富。超过70%的人都是在30岁后才产生了成为亿万富翁的想法,或是完成了职场转型。


图片


误解二:科技创业更易造富


科技时代带给人们的另一个错觉是,想要白手起家成为亿万富翁主要还得走科技这条路。但实际上,样本中的亿万富翁来自科技领域的不到20%。


就数量而言,在投资理财和消费品行业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数量不比科技行业的少很多。总体来讲,我们的样本覆盖了19 个不同的行业,包括能源、服装、食品饮料、出版、印刷、房地产开发、娱乐、酒店,也包括科技和科技服务行业。


误解三:红海不能创业


人们常常认为亿万富翁都是从蓝海起航的。毫无疑问,探索新市场更有可能收获高收益,但是大多数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并没有走这条路。相反,样本中超过80%的亿万富翁是从竞争激烈、非常成熟的红海行业中赚取到亿万财富的。


误解四:亿万富翁都是一夜暴富


似乎总有些人在创建公司后,能够凭借爆品快速进入大众视野,但实际上,更多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是通过多年专业投资、长期致力于某个市场后才取得巨大成功的。


超过50%的调查对象18岁前就开始第一份工作;大约75%的调查对象30岁之前就创建了第一家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亿万富翁出身卑微,因而早早开始工作,但只占少数;超过75%的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出身中产阶层或中产阶层以上的富裕家庭。


图片


误解五:天赋比努力更重要


亿万富翁的早期创业经历帮助他们在很多关键领域得到了大量锻炼,提升了他们的技能。调查对象中,超过75%的亿万富翁从事过销售工作;大约70% 的亿万富翁30岁前已经要为部门的损益表负责。所以天赋很重要,但努力更重要。


误会六:亿万富翁是“大剥削者”


没有哪家成功的企业能够免受行为不道德的指责,它们总在某些方面被人们诟病,亿万富翁尤其容易受到这样的指责。


我们不是说所有亿万富翁都很纯粹,但样本中的亿万富翁创办的企业最后都能在其行业内承担起相当的社会责任。


此外,很多亿万富翁都签署过捐赠协议,承诺将捐赠自己一半以上的净资产;也有很多亿万富翁活跃于慈善事业或社会项目中。


图片


02  打破神话!揭开亿万富翁成功的秘密


我们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大部分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身上都具备以下几个特质:


1、好奇心:爆品创意的源泉


当我们研究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和他们企业的发展过程时,我们也像很多人一样,认为发现商业灵感的过程应该是神奇的,偶然的,甚至是幸运的。


实际上,他们的灵感并不是随机、瞬间冒出来的,相反,大多数情况下,亿万富翁都是花费几年、甚至几十年时间,长期在特定领域积累知识经验,然后才一鸣惊人。


通过调查亿万富翁群体,我们发现,好奇心跟能否提出成就亿万价值企业的想法有直接关系。触发他们灵感的常见方式有:


1)阅读信息


代表人物:迪特里希·梅特舒兹


红牛创始人迪特里希·梅特舒兹是在《新闻周刊》上读到了日本某品牌糖浆能量饮料公司的事迹,才想到成立能量饮料公司的。


那时候,梅特舒兹还在一家德国化妆品公司工作,常去亚洲出差,喝过这种饮料来抵抗时差,效果不错。梅特舒兹推断这种饮料能赚大钱。


图片


2)跨学科学习


代表人物:史蒂夫·乔布斯


苹果公司的史蒂夫·乔布斯、美国在线的史蒂夫·凯斯,他们选择就读鼓励跨学科学习的文理学院。凯斯说,“在变化飞快的世界里,人文教育能让我们将不同观点融合起来,感受周围事物,知道如何寻找事物之间的联系。就像拼乐高,所有积木放到桌子上,你如何以有趣的方式重新拼装这些积木。”


3)社会学习


代表人物:马云


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曾经每天骑自行车去杭州宾馆,给那里的商务人士做导游。这么做既锻炼了英语能力,又问了商业人士很多问题,比如为什么喜欢在中国工作。


这段经历帮助他看到,如果某个系统让交易简单,就会有潜力。因此他启动了中国黄页项目,把中国企业信息放到网页上,后来他又创建了阿里巴巴,进行B2B、B2C、C2C交易。


2、行动力:好机会偏爱“长跑型选手”


亿万富翁并非天生就知道什么时机正确。他们与普通人的差异在于,会在时机到来之前先做好各种准备,包括了解市场、做好早期投资和找准市场定位。


柳井正(Tadashi Yanai)是日本迅销集团的CEO,也是大众服装品牌优衣库的老板。20世纪80年代,柳井正步入社会工作时,他父亲开了几间服装店,专门销售男士正装,当时日本很多人做这种生意。


日本人对正装的偏好也导致服装业不够发达,很少有店卖休闲服装。柳井正不想做他父亲做的那些生意。


图片


那时候,柳井正已经出国旅游多次,在香港地区,他看到“中国制造”的零售产品在廉价销售;在美国,他看到Gap到处流行;在英国,他看到玛莎百货(Marks&Spencer)很受欢迎。这些品牌以实惠的价格销售经典款服饰,日本却没有这样的品牌。


最后更新:2018-12-04 15:03